防开放“大跃进”酿金融“大灾变”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激进者而言,支持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乃至允许资本项目更自由流动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它将以开放促改革,它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充分的竞争,使得市场更有效率,促使中国金融企业提升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小说 Ltxsfb.com
这个无限美好的图景是真的吗?值得中国人冒自毁“世界工厂”长城的风险吗?
在笔者看来,这种逻辑首先是“空中楼阁”式的幻想。必须再次明确的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我们已经拥有的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世界工厂”的可持续发展上。道理也很简单,由于“世界工厂”产生的可持续增长的利润,将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利润源头,是股票市场兴旺的IPO之源,是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之源,也是期货市场对石油、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交投活跃之源。
但是,如果按照2007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38%(全年将是5.054%的状况来看,将对“世界工厂”造成多重重大伤害:
———过快的升值速度将抬高中国商品的国际价格,使得“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企业在这种趋势预期下,会将更多的制造能力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3年,中国在过去多年中形成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将遭受根本性的伤害,“世界工厂”将由中国的“一枝独秀”变成“多国演义”,中国由此将失去与消费国的博弈能力;
———在过快的升值中,由于制造业与国外销售业博弈能力的天然弱势,大部分的升值压力必然转嫁到“中国制造”身上,会进一步“侵蚀”其利润;
———过快的升值乃至更大程度的人民币波幅,中国的制造业根本没有对冲的能力,必须求助于金融公司,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跨国金融企业,跨国银行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一定会要求“中国制造”支付额外的服务费用,又再一次削薄“中国制造”的利润。
因此,当中国的“世界工厂”在国际上失去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中国制造”的利润被一再削薄,在中国因人民币大幅升值而自毁竞争力之根时,在中国“世界工厂”的坚实大地变成脆弱的冰面的时候,发展所谓的中国金融市场和提升中国本土金融业的竞争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自欺欺人的“空中楼阁”。
其次,金融开放并不能自然带来金融改革,甚至会给金融改革造成因外部环境过于严酷而夭折的恶果。
我们需要辩证全面地看待金融开放与改革的关系。金融开放与改革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血液系统和血液流动的关系,开放犹如增加运动量而导致血液流动加速,而要靠改革来改善心脏和血管的弹性健康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四种情况:一、适度的运动,适度地增快血液的流动速度,会有助于刺激心脏和血管更具活力;二、通过主动的改革,血液系统被改善得更富弹性,可以适度接受更快的血液循环;三、如果心脏和血管非常健康有弹性,中国的金融系统达到美国的水平,在不考虑“世界工厂”的前提下,中国也可以采取完全的自由汇率制度。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第四种情况,也是当下中国特别需要警惕的一种,即,如果血液系统仍相当脆弱,剧烈的运动、突然加快的血液流动很可能导致心脏和血管的破裂,进而导致整个中国经济巨人轰然倒下。
换一种比喻,开放与改革对于中国金融来说,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改革和开放需要交替前行,这样才能走得稳,但如果开放迈得太快,而改革跟不上,则这个人就会因失去平衡而摔倒。
在过去两三年的金融改革和开放中,中国非常好地协调了改革和开放的动态平衡的节奏,改革和开放形成了极佳的良性循环: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激活证券市场,恰如其时地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在可控范围内利用国际合格机构投资者,使得股市水涨船高,并顺势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推动上市,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协调前进,取得了举世俱惊的成就。
但最近一段时间,在金融开放方面,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自由化方面,某些舆论正在营造一种“大跃进”的氛围。同时需要警惕的是———金融开放在加速之时,而更为关键的金融改革攻坚反而存在被忽略的危险。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弹性程度仍不容乐观,从整体上看,是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比例仍过高;而在间接融资比例中,国有银行的比例过高;在国有银行中,国有绝对控股者的比例过高;在国有绝对控股的银行中,四大行的比例仍然很高。从这个角度看,三大行上市并不能有效降低这个比例。前一段时间的金融改革尽管缓解了国有金融隐患,但仍远未能将金融的国家风险有效地分解出来。
从微观竞争力上说,中国本土金融企业仍远远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一、中国的金融企业大部分都处在经营模式相当原始的阶段,目前基本没有一家具备全球竞争能力者,更不要说跨出国门赚取利润,就连对中国“世界工厂”提供全球服务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和巨大的挑战。二、中国金融企业大多处于政企难分的状态中,这使它们在上至战略决策下至减员增效中都效率仍低,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三、中国金融企业大多仍是国有绝对控股的公司,短期内难以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公司暂时仍不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对于中国金融的改革来说,目前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可以说为提升中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赢得了一段缓冲期。当务之急是扩大金融对内开放,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社会资本办金融;适当控制对外开放,按WTO承诺允许外资金融成长,形成示范效应;国家集中精力抓好国有战略性骨干金融企业,建立有效的责任激励制度。从而形成以国有绝对控股的战略性金融企业为核心,以外资金融企业为国际化和技术升级先导,以本土民间金融蓬勃发展为广大后方的健康金融生态。一句话,中国在金融领域完全可以复制在制造业的成功经验。
这样通过数年的艰苦改革,中国金融的血液系统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到那时,再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市场化也不晚。否则“大跃进”之后“大灾变”,想亡羊补牢,都已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