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pp36555
字数:3019
2018/10/26更新13-17
第十四章佟新的家事(贫苦的家境)
往往在男与女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一旦男人的故事或者某件事情引起了一个女
人的好奇和母性泛滥的同情心,那么,男人将成为这个女人一时追逐和关注的目
标,女性泛滥的情感关怀看似会让男人有些招架不住,其实正中男人的下怀。更多小说 ltxsba.me更多小说 ltxsba.xyz
虽然佟新向梦遥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家事,但是猎奇心极强的梦遥不仅没有得
到满足,一些细微处也把她弄得云山雾罩摸不着头绪,尤其是佟新的内心波动也
被梦遥敏锐的洞察力摸捉到了。
其实佟新把自己的旧事讲给梦遥听并不是为了博得她的同情,而是想通过自
己的成长经历来让梦遥明白穷苦人家孩子「早立事」的道理。当然了,佟新不可
能什么事情都会对梦遥讲,他讲述的重点主要围绕着家庭困境为主线及自己成长
经历展开的。
****** ******
佟新的父母生于上个世纪五 十年代初的北方小县城,他父母的那一代人命运
最为坎坷,也是经历最为丰富的一代。父辈们赶上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赶上了大
跃进,赶上了动荡的 十年浩劫,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赶上了四人帮倒台,赶上
了劫后恢复高考,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日异月新的经济发展,赶上了国家强
大、民族富强的今天。
佟新的父母初中刚毕业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回到
农村再 教育的号召,他的父母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在农村一待就是许多年。等
到76年四人帮垮台了,一部分知青通过推荐考学,参军,接班以及走关系等形
式陆陆续续回了城,眼看着走了一批又一批,而他的父母等来等去也没等到回城
机会。
在当时他的父母是完全可以不用等着国家决策自主回城的。而身处于哪个年
代的人,在思想和认识上都非常保守,不敢轻易解放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思想
意识里,既然国家派她们来到农村接受再 教育,那么一切行动就必须听从「党z
hongyang」的指示和安排,党指示做什么、安排做什么,他们都会无条
件去服从。「请记住邮箱:ltxsba@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像佟新父母这样老实巴交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真的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
挥。国家建议他们迟一些、晚一些再回城,他们响应了。国家号召他们放下思想
包袱扎根于农村继续生活,他们照做了。当时国家对知青的政策是好的,可下面
有些人却把上面的政策执行歪了,一群乱用职权的人在下面胡搞乱搞留下了很多
后遗症,佟新父母工作问题就是最实际的例子。
在佟新父母暂时回城无望的情况下,他们选在结合到了一起,并在农村扎根
生下了小佟新。由于他父母的户口没有迁移到农村的缘故,所以他们家在农村并
没有分得土地。只有靠着父母年轻时学到的那点知识,在乡村当上了民办代课教
师,这个「代」字在他们头上一戴就是大半辈子。
其实,佟新的父母在当代课教师期间曾有过两次转正的机会,可不知什么原
因都不了了之没了音信。许多年以后,他们家也回了县城,在一次父母与老同事
聚会上,一位知道当年内情的人向他们透漏了一些事情,要不是这个好心人的提
醒,或许他父母仍被蒙在鼓里。据那个人讲,他父母当年的转正机会让一些有权
有势的人给占了。佟新的父母听到这样的内幕后非常惊讶,聚会还没结束便匆匆
回了家。他的父母也曾思考过此人说话的真伪性,可经过多方信息汇集也验证了
老同事的说法。
话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都会接受不了,毕竟当年那些利用手中权
力占用别人工作转正机会的人,他们的行为与做法等同于改变和当误了人家一辈
子啊。他父母气不过,就开始上县里及省里找寻当年的政策指导性文件,这一找
不要紧,把佟新的父母也惊到了,没想到认识了很多与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
那个年代,普通人想要办点事非常困难,没人没钱寸步难行。况且在当年可
以肆无忌惮随意改变他人命运的那些人,在能力与背景等方面都非同一般。如果
没有上级政府做主和确凿的实际证据在手,要想拨乱反正比登天都难。可想而知
以他父母为首的一群人为了找回应该享有的待遇,那种无形的阻力和压力该有多
大吧。
其实,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不努力不争取什么都得不到,只要
真正努力和付出过就会 有希望。佟新的父母就是不信邪,为了争取应该属于他们
的工作编制和工资待遇,跟着一群人从此走上了上访之路。苍天不负有心人,找
来找去最后还真的有了结果,就在他们临退休前的七八年,他父母的工作得以落
实和解决,不仅摘掉了头上的「代」字,还补发了近二 十年的工资差。佟新家有
了这笔钱,手头也不再那么拮据,不仅还清了之前欠的一些债务,而却还购买了
一处平房,总算在县城里有了安定之所。
****** ******
由于佟新的父母扎根于农村的缘故,佟新从出生到十五六岁一直生活在农村。
那些年他们家虽然没有挨过饿,但是穿住方面都不如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父母
的户口的关系,所以他们家在农村没有分到耕地和宅基地,真可以用「地无一垄
房无一间」来形容他们家当时的困境。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紧靠着父母临
时性代课工作领取的一些微薄工资维持着。
在佟新刚出生那会儿,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的末期,在那个买什么都需要凭
票供应的年代,如果个人手中无各类供应购买票,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不到想
要的东西。好在佟新赶上了好时候,他出生后不久,一位决定中国富强崛起的老
人在沿海边划了一圈儿,从此国家开始大搞经济建设,沿海城市最先得以开放,
管控的计划经济也放开了,个人经商做买卖的行为也属于合法化了,为了增加家
庭收入,他们家养过一些家畜、家禽等,等到家禽下蛋或者宰杀家畜时就会拿到
市场、集市上去卖,换些钱多少还能补贴点家用。
其实,对于那个时期来讲,如果要拿农村与城市的生存条件进行 对比的话,
我觉得农村在饮食方面要比城里凭票供应的生活滋润好过的多,不仅不用花钱,
还可以自给自足,更不需要凭票排着长队去等候供应。但是城市还是有城市的优
势一面,在基础设施和优越硬件等方面又不是农村可比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要务就是先要填饱肚子,如
果人吃不饱任何事情都干不了也做不了。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于农民的劳动
成果,虽然是属于最底层最初级的,但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产物。
农村好过在于夏季时可以吃到自家种植的各类新鲜青菜以及时令的瓜果梨桃
等,秋天时还可以将收获来的白菜、土豆、大葱、地瓜(番薯)等等储存起来留
着过冬之用,那些不易储存的蔬菜还可以腌制成咸菜等作为日常家庭饮食的小菜。
至于禽蛋、肉、鱼虾类,自己可以饲养禽畜,野生鱼虾可以到江河里去捕捞。
在佟新的印象里,他们家在吃的方面还算凑活,虽然顿顿以粗粮为主食,但
是没有挨过饿。像什么小米、高粱米、玉米饼子(窝窝头)、大碴粥、地瓜(番
薯)、粘豆包等等这样的粗粮还是管够的。至于像大米、白面这种精粮以及一些
副食品那就少之又少了,也只有 过年节时才会见到父母用各类供应票购买一些回
来。
那个时候吃蔬菜的问题倒是不大,但肉类就不能经常吃了,就拿佟新家当时
的情况来说根本就吃不起,如果馋了佟新会和小伙伴们或者跟着父亲到小村附近
的河里捕捉一些野生鱼虾回来,不仅可以打打牙祭解解馋,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
蛋白质。只有年节时父母才会杀几只鸡鸭鹅什么的,或者拿着自家的鸡鸭鹅与附
近杀猪的人家交换一些猪肉回来,可换回来的一般都是五花三层的大肥肉,父母
会一部分做成了咸腊肉,一部分熬成了猪油留作日后炖烧菜之用。
八 十年代初期,全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比较差,人们肚子里的油水少得可怜,
像佟新家做菜时用大豆油的次数非常少,平时用的是菜籽油或者麻子油。菜籽油
做出的菜人吃完还能好一些,如果是麻子油做出的菜人吃完了会迷糊。不过,佟
新的父母偶尔会在做菜时用一点猪油或在炒菜里加几片腊肉进去,不仅可以增加
饭菜的口感,同时也算是开了荤。
虽然在农村生活填饱肚子没什么问题,但是穿着方面就差了很多,几乎没买
过什么新衣服,穿的都是亲属送给的旧衣服,合不合身就那么回事,母亲会些针
线活稍微改动一下我就能穿了,那时候小爱淘气或者干活弄破了,我只能穿打着
补丁的衣服。住的环境就更差了,破旧不堪的两间半土坯房还是从村上借来的,
就是这样 夏天漏雨,冬天跑风的土坯房,每年多少还得给村长他老人家「上点炮」
(送点礼的意思),要不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等到佟新初中毕业那年,在直系亲属的帮助下他们家结束了农村的生活回了
县城。虽然他们全家回到了城里,但除了有个城镇户口的身份以外,刚开始在吃
穿住行等方面还不如农村的日子过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