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完结+番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节阅读_109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辩论中,开启民智,让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不要被一家之学束缚住思想。01bz.cc

    所以张居正反对的原因,不能说不对,但理解是一回事,赞不赞同又是另外一回事,赵肃依然要去做。

    他和张居正,注定分道扬镳。

    看着赵肃,张居正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一步步强大起来,到了可以与他分庭抗礼的局面,放在两三年前,自己一定不会放在眼里,但现在,已经错过了对付他的最好时机。

    老师这样,学生也是这样,真是一头养不熟的狼,自己的宽宏大量,招来的却是恩将仇报。张居正暗自冷笑,正想说什么,却听得皇帝开口道“诸位爱卿不必再争,这闻道台好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既然没法一下子定论,那就让时间来见证,朕的想法,可先于京畿附近试行三个月,而后再广发贤者令,让全国士子皆可参加,各位以为如何”

    张居正一听就明白了,皇帝说的,乍听起来貌似是个折中的法子,但实际上还是偏向赵肃那一边了。

    他忍不住一腔怒火就要爆发,但是他很清楚,皇帝也不是昔日可以随意拿捏的少年皇帝了,又转及自己今天来到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只得生生把火气吞下去,淡淡道“闻道台如何,且先不谈,臣这里有一桩更重要的事情,想向陛下呈报。”

    他没有表态,赵肃也不穷追猛打,只敛眉静坐,双手拢于袖中。

    皇帝道“张先生请讲。”

    张居正说的,就是全国范围内丈量清查土地的事情。

    在他的计划里,考成法从来就不是新政的重点,只是万里长征的基石。

    考成法既成,官场吏治涤荡一清,接下来很多事情就可以开始展开了。

    先清丈全国土地,然后重整赋税,除了各地官仓和进贡京城所必要的粮食外,其余赋税,一律由缴纳实物改为银两,即一条鞭法。

    这是一条划时代的治国方针,后人对它的评价是,挽明朝于倾颓,给清朝雍正实施的“摊丁入亩”,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简单点说,原本官府从百姓那里征收到的赋税,都是粮食,这些粮食堆放在官仓,容易发霉受潮,即便运往各地,也要增加运费,平白损耗不少,再者征收粮食也没有质量标准,全靠当地官吏的主观判断,这就有不少文章可作。改为银两收税之后,当然也还有弊端在,但是总的来说,要比先前好,国库有了现成的白银,也可以直接用在军事民生等其他用途,这就是一条鞭法最直接的好处。

    虽然多了几百年的知识,但赵肃从来就没想过把本该由张居正做的事情抢过来当作自己的功劳,因为天下之大,自有他赵肃施展的舞台,何必干这种缺德事,再说办法是人家想出来的,他也未必能做得比对方更好,倒不如老老实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见张居正终于提出一条鞭法的雏形,赵肃自是长长松了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曾经担心自己的加入,在阻止大明这架马车驶向深渊的同时,蝴蝶翅膀被煽动,也有可能让一些正面的事情无法发生,但现在看来,是杞人忧天了。

    张居正说完,皇帝照例要询问其他人的意见。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刚才还与首辅争锋相对的赵肃,却第一个出声赞同,不由让人联想到他希望借此事来当作交换条件,以争取张居正对开闻道台的支持。

    虽然如此,张居正的脸色还是稍稍和缓下来,内阁里的氛围也有所好转,众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一条鞭法上头,皇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张居正不慌不忙,一一做了答复。

    看得出来,他对这项措施准备已久,而且胸有成竹,很多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阻碍,他都提前设想到了,并且在后面备注了应对措施。

    饶是如此,众人顾虑依旧不小,包括张四维在内,他其实并不是很赞同一条鞭法,只因张家是巨富商贾,老家有大片田地,自然少不了逃税避税,一旦清丈土地,自己的利益首当其冲就要受到损害。当年张居正与高拱二人相争时,他原本是站在高拱一边的,但后来张居正竭力拉拢,又许以好处,加上高拱做事太过急切,有些不管不顾,得罪的人太多,张四维这才成为张党,而后也支持张居正,坚定不移执行了不少改革措施,颇受重用。

    但现在,在家族利益与政治盟友之间,他两难抉择,不得不倾向前者,又不好公开反对张居正,只等着内阁议事上谁来当这个恶人,谁知情势急转直下,赵肃与皇帝竟然都一力赞成。

    “清丈土地一事,张先生预计多久能完成”皇帝问道。

    张居正答“若无意外,三年为期。”

    “很多事情,一旦开始了,就不能停下来,否则会功亏一篑,但是中途难免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让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与其做得不好不坏,倒不如一开始就好好去做,三年五年都无妨,最要紧的是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那些家有千顷良田的大户,很容易产生反抗心理,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朱翊钧缓缓说道。

    张四维被皇帝有意无意扫过来的一眼瞧得背脊有些发凉,忙与其他人一起,同声应是。

    今日的议事时间长了些,直到酉时才结束,皇帝一走,众人也陆陆续续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张居正走得最快,但很快就被赵肃追上“元翁且慢走”

    张首辅笑容缺缺“少雍有事,不妨明日再议。”

    赵肃不以为意,笑道“天寒地冻,该吃点羊肉补补身子,城南有家食肆的羊肉锅还不错,元翁可有空赏光同去”

    “家中有事,改日吧。”明显是敷衍的语气,张居正说完就要走,想了想,又停住。“今日你没阻拦新法,这份情,老夫自会承下,那闻道台,我也不会再过问,就当礼尚往来罢。”

    说完大步流星往前走,头也不回。

    余下赵肃站在那里苦笑。

    这个张犟头

    “吃了闭门羹了吧”申时行从后面走过来,笑道。

    赵肃有点无奈“只怪我不够秀色可餐,放不倒张太岳”

    申时行大笑,挽住他的手臂将人拽走“好吧,那末只好我勉为其难,舍命陪君子了,走罢,哪有羊肉锅,正饿着了”

    118

    118、第 118 章

    时间回到闻道台刚刚设立没多久的时候,二月初春,乍暖还寒,却又有一件令天下士子万众瞩目的大事科举会试。

    曾朝节从小,在父亲的眼里,在当地方圆数十里父老乡亲们的眼里,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可以称得上童。当别人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背诵唐诗宋词,还能提笔写出像模像样的大字。

    曾家在衡州当地虽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可也是书香传家,知书达礼,所以在曾朝节二十四岁那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七年时,乡试中了第十名,别人也都不觉得意外,反而殷殷期许他来年会试,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然而天不从人愿,在那之后,曾朝节屡考屡败,屡败屡考,从嘉靖三十八年起,直到万历二年的六次会试里,他都名落孙山,仿佛正应了那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虽说科举考砸了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从少年考到老年也没能考上的,可曾朝节小时候的资质,让人对他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以至于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举子,屡试不第,任是再老成持重,心里头也不免心灰意冷起来,想着此番会试也是最后一次了,若再不中,索性就回老家耕读去,此生再也不碰科举。

    这次进京,遇见沈懋学、刘庭芥几人,谈得投机,就结伴住在一个客栈里,也好互相照应,在这些人里,他年纪最长,也是最稳重的一个,加上经历了数次落第,心境趋于平和,不像其他人那么患得患失,所以在几人之中,行事最为可靠,说话分量也最重。

    为此,沈懋学多有不忿,却无可奈何,他本想借着那次在客栈论战,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谁知阴差阳错,却让赵肃搅了局。

    话说今日正是会试的第一天,考生陆续进场,依照分到的牌号找到相应的号房坐好,每个号房外头都有侍卫把守,除了刚进场时有些喧闹,等到各自号房,也许是现场氛围过于肃穆,人人都安静下来,不敢再出声,双手置于膝上,正襟危坐,等着主考官训话。

    每一届会试的主考官,决定着这一届士子的前程,同时也是他们未来官场上的倚靠,老师照拂学生,学生支持老师,是明朝官场的潜规则,所以当参加会试的人打听到这一届的正副主考分别是赵肃与罗万化时,兴奋之余,又有些忐忑。

    兴奋的是,赵肃虽然掌管的是工部,但他身在大明最高权力中枢,地位仅次于皇帝与首辅,再者赵肃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一甲探花,资历摆在那里,作为主考实至名归。忐忑的是,赵肃从来没有担任过主考官,别人也摸不清他评卷的风格,虽然说卷子交上去之后要先由同考官评判,但主考官无疑也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权,皇帝懒得看卷子的时候,一般都会听主考官的判词。

    而罗万化,则是隆庆二年的状元,同样名声赫赫,但让他名声迭起的,不是因为他的状元经历,而是因为张居正曾想过招揽他,他却公然拒绝,不屑逢迎,平日里也与张党不对盘,原本要被张居正踢到南京去,却是被皇帝保下来,到都察院任了个闲差。其人耿直是耿直了,未免有些不知变通,他甚至跟谁都走得不是很近,这次朱翊钧让他担任副主考,却是用心良苦,让赵肃可以放手施展,以罗万化的为人,肯定不会做那背后放冷箭的事情。

    会试之前,坊间照例流传着无数参考资料,连同赵肃和罗万化早年参加会试的卷子也被翻了出来,许多人翻来覆去反复揣摩,希望能够摸清这两位主考官的喜好风格,以便考试的时候投机取巧。

    曾朝节虽然已经抱定看淡荣辱的心理,但他毕竟不是圣人,纵然进出考场多次,到了此时此刻,难免也有几分紧张,再看对面号房里的刘庭芥,则坐立不安,比他更甚。相比之下,曾朝节倒是最冷静的一个了。

    不容他多想,少顷,十八名同考官鱼贯入场,分列书案之后,束手而立,案上一卷卷,都是未开封的考卷。

    最后才是两位主考官。

    两人一前一后,步入考生视线。

    曾朝节蓦地睁大眼睛。

    他的号房斜对着正中,又离得不远,正好将两位主考看个一清二楚。

    那天曾朝节等人去赵肃所说的客栈找人,可想而知,扑了个空,掌柜的也说从来没有这个人入住过,当时沈懋学还冷冷地说他们被耍了,谁知一转眼,那位万雍兄竟成了主考官。

    内阁次辅,工部尚书,赵少雍。

    再看刘庭芥,同样也是一脸震惊。

    赵肃没什么废话,只是循例说了几句场面话,又因为每届都有不少人三天考试之后耗尽心力,又或发挥失常,出了贡院就疯疯癫癫,所以劝勉他们无论成败,诸位尽力即可,末了就宣布开始拆卷发题。

    从头到尾,没有朝曾朝节他们瞧上一眼。

    试题发到手里的时候,曾朝节已经冷静下来。

    罢了,万雍是赵肃,或赵肃是万雍,又有什么关系,不过萍水相逢罢了,这位次辅大人也断不会因为这一面之缘给予他们什么方便,倒不如老老实实答题。

    他定了定心,开始思索如何破题。

    三日下来,原本精饱满进入贡院的人,个个都疲惫不堪地走出考场,三三两两议论着考题,就像后世考完试的学生们在对题一样,听听别人写了什么,又比较自己的,看是否出了差错,自然有人眉飞色舞,有人顿足懊悔。

    沈懋学看上去发挥不错,还面带笑容,与他一起走出来的周汝登则有些垂头丧气的模样。

    曾朝节和刘庭芥几人先出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地址:m.ltxsfb.com www.ltxs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