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作战,这里是作为后方临时指挥所,为了安全起见,薛夏和杨汝辅等人坚决反对赵肃把大后方再往前挪,而福州离海战的地点有不短的距离,所以这一来一回的奏报,也需要不少时间。 赵肃点点头“那也差不多该有新的消息了。”薛夏道“大人不必过于担心,天佑大明,此战必胜。” 赵肃笑道“但愿如此。”心下却依旧沉重,连带眉间也未能舒展。 短短几年时间,水师经过无数次演习,看起来倒也似模似样了,可真正投入到战斗中又是另外一回事,别说身在前线的晏继芳和侯继高等人心里没有底,就连远离战场的的赵肃,也忐忑不安,但他不擅水战指挥,而且有他在场,前方将领更不可能放开手脚,去了也是白去,所以只能待在这里,听着探子不时回来禀报前方情况。
“大人大人”杨汝辅的声音由远及近,在大门口的时候就开始喊,一路到了这里,脚步急促,脸色涨红。 本想去拿馒头的手缩了回来,赵肃腾的起身,薛夏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大人” 他手里抓着一份奏报高高举起,喘了老半天的气,才道“大喜大喜前方侯大人快马传信过来,我军,我军大获全胜” “好”赵肃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数日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恭喜大人”薛夏也很高兴。 “同喜同喜”赵肃哈哈大笑“竹石,借你吉言,果然是天佑大明啊” “亏得大人坐镇后方,指挥有功” “不,是前线将士的功劳,也是侯、晏二位大人的功劳,更与两位的筹谋奔走离不开”赵肃含笑回道,不愿居功,非是他过分谦虚,而是表明态度,告诉他们,自己会将每个人的功劳据实奏报,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杨汝辅和薛夏连道不敢。 “子淳,你即刻派人,让侯继高统计战果和伤亡情况,速速报来,我马上写折子向陛下禀告这个喜讯。”赵肃道。 “是”杨汝辅领命而去。 薛夏见赵肃的喜色瞬间收敛许多,不由问道“大人,此战大捷,您何以还似有心事一般” 赵肃坐了下来,目光移向地图上的北方,笑容彻底沉寂下来。 “我很高兴,只不过对于大明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这一场胜利,可以鼓舞北方将士的士气
第153章
薛夏闻言,有点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这场仗不算小,传到北京,也足够震撼,不说能不能对北面的战争起到什么作用,起码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驱逐了外虏,外朝廷挣了面子,也可体现出水师的重要性,让那些原本唧唧歪歪非议水师光吃银子的声音闭嘴,连带他们这些或多或少参与了战役的人,也皆是有功之臣,以皇帝陛下对赵肃的器重,加上这次战功,必能风风光光重返朝廷。
他想不出还有什么令赵肃眉头紧锁的理由。“大人可是为了善后而挂心这些琐事自有侯、晏二位大人处理,朝廷那边自有陛下,大人不必过于忧虑。”
赵肃没说话,手指沿着地图上的东南海域缓缓移动,情陷入沉思。
薛夏见他在想事情,也不敢再打扰,悄悄退了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赵肃突然道“竹石”
一边抬起头来,却发现站在他后面的是侯继高,吓了老大一跳。
“龙泉,你在这里站了多久了,怎么不喊我”
侯继高哈哈一笑“战事已毕,末将整军之后回来禀报,见大人想得入,便不敢打扰,薛大人早就出去了,可要末将喊他回来”
“不必”赵肃大为高兴,“来得正好,我就想让他去看看你回来没有,坐坐”
“谢大人”侯继高拱了拱手,并未急着坐下,而是先将此番海战的过程和伤亡情况扼要叙述一遍,当说到假扮渔民的苏二等人战死时,饶是他身经百战铁石心肠,也禁不住目光黯了黯。
赵肃叹道“过些时日,朝廷就下拨抚恤银子,务必把这些银子都用在死伤将士及其家眷身上。”
侯继高肃然应诺。
赵肃又道,“兵卒职位虽小,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却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我打算上奏朝廷,在南北各立一座英魂碑,将每场战役里因为抵抗外敌而战死的将士姓名镌刻在上面,让世人祭奠,也为大明子民所传颂。”
侯继高一愣,细想之下,却觉得热血沸腾,他身为一个武将,自然也希望能够名垂青史,赵肃这个提议,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千百年后,若有子孙后代,能够在英魂碑上找到自己先祖的名字,那是何等光荣的事情。
“此举大善,从此必有更多的将士舍生忘死,奋勇拒敌”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赵肃点点头,转了话题“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侯继高想了想“大捷方歇,不若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收复濠境”
赵肃沉吟道“你有几成胜算”
侯继高道“濠境虽无强兵,但有三座炮台,且占地利之便,严格算来,约有六七成左右。”
赵肃摇摇头“若无十足胜算就不可动手,否则前功尽弃,意义全无,倒不如先以另一件事为主。”
“请大人示下。”
“驻防流求。”赵肃的目光停留在地图上的台湾位置。“这回实际上,是我错估了敌情,那些红夷人,明显想直取流求,造成既定事实之后,借鉴佛郎机人占据濠境之事,向朝廷提出租借,若不是侯大人指挥得当,此番后果不堪设想,等他们在流求上站稳脚跟再想赶人,就难上加难了。”
侯继高忙道“大人何须自责,红夷人有几分狡猾机智,令人始料不及,末将等人也未能及时发现,只不过如今已有澎湖巡检司的兵马,加上水师日夜巡防,末将以为,小小一个岛屿,孤悬海外,似乎也不必花费太多心思。”
这几乎是当时所有人对于台湾的认知,在没有意识到海疆重要性之前,大多数人都觉得台湾可有可无,就连历史上,几百年之后的清朝康熙时期,康熙想要收服郑氏统治下的台湾,当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小小一个岛屿,统不统一都无所谓,这种闭关锁国的想法,一直影响到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台湾被割让日本,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屈辱往事。
既然现在天赐良机,赵肃自然希望能够加强海防。
“龙泉此言错矣,流求虽然孤悬海外,对于中土来说却再重要不过,且不说岛屿上物产丰饶,若能有一支强盛水师常驻于此,往西,可制辖南洋诸国,往东,则可监视日本的狼子野心。红夷和日本看重这里,正是因为它乃大明的东南门户,对我们来说,亦是一样,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鼾睡”
侯继高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经赵肃一说,立马反应过来“大人的意思,是担心红夷人贼心不死,卷土重来,占据此地,一旦开战,便可直接针对我大明的东南沿海”
赵肃点头“不仅是如此,眼下海禁已开,内地不少船只往来南洋各地,若这里不安全,也会影响到商民的安危和朝廷的利润,如今大明水师还不够强大,更该把刀用在刀刃上,流求驻防之事,刻不容缓,也是百年大计。不久的将来,有流求水师在,东南一带方可高枕无忧。”
侯继高亦被他说得十分兴奋“若大人打算在流求组建水师,末将愿前往”
赵肃笑道“不,不单是水师,我想上奏朝廷,在流求建省。”
侯继高瞠目结舌“这,建省”
放眼整个明朝,也就两京十三省,这还是在宣宗皇帝年间就定下来的国策,如今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提到建省,这位赵大人手笔未免也太大了。
赵肃笑道“龙泉何故如此吃惊,流求地域所限,让福建或广东来管辖它都不算合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自行建省,由朝廷直接管辖,所以不单要有水师驻防,还需要巡抚、布政使等官员,此事一时半会也说不好,等我上奏陛下之后,再行定论,若能成真,只怕免不了要龙泉你多加操劳,奔波于两岸之间了”
侯继高道“假使大明能兵强马壮起来,末将区区贱命又何足惜,任凭大人驱使就是”
赵肃哈哈一笑“好,龙泉此言壮哉我大明开疆拓土,保家卫国,最需要的就是龙泉这等名将勇士”
侯继高也笑了起来“大人再夸下去,只怕末将都要无地自容了,论起功劳,那些在前线战死的将士,才当得起勇士二字。”
赵肃的手摩挲着地图,目光流连不去,看了半晌,才转而抬起头,直视着他“大明积弱太久,要强盛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能需要十年,又或者几十年,朝廷里的许多官员能力再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正落实建设的,还要靠你们这些身在地方的人,不管如何,此战意义甚大,你做得很好,我代陛下,代朝廷,代东南百姓,谢谢你们了”
说罢拱手,弯下腰,郑重一揖。
明朝武将地位低,就算到了侯继高这个位置,去到京城,照样也要夹起尾巴做人,几时曾有文官向他低头弯腰,更别提堂堂帝师了,侯继高眼眶一红,连忙扶住赵肃,强笑道“大人折煞我了”
赵肃微微一笑“往后你为国为民,便当得起我这一拜,否则咱们以后无法常常见面,我便是想拜,也没机会了。”
侯继高问“大人,那末收复濠境的事情”
赵肃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本以为红夷冲着濠境而去,我们正好坐山观虎斗,再趁机坐收渔人之利,收复濠境事半功倍,但现在经过这场海战,我们固然需要休整,他们暂时也不会去打濠境的主意了,只怕还得过几年,等时机成熟了,再看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勤练水师,加强海防为主。”
这是在为未来几年作计划了,侯继高听得很认真,末了点头“是,末将都记下了。”
论战场上指挥作战,赵肃不如戚继光、侯继高这样的名将,但若论大局调控把握,侯继高等人,又不如赵肃了,这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东南海战胜利的消息传至京师,果然让朝野人心振奋,原先那些担心两线作战,大明无以为继,又或者觉得明朝指定要吃败仗的人,这下子暂时都没了声音。
皇帝亲自下旨,褒赏有功将士,不过因为北方战事还未停,所以规模并不大,如铸英魂碑等事宜,都暂且押后不提。
等到八月末的时候,一直处于胶着状态的战事终于有了逆转,不仅传来贺子重诈死,潜伏在平壤城内与明军里应外合,以少胜多的消息,接二连三,又有大捷的喜讯传来,胜利在即,人人欢天喜地。
到了九月初,随着战线拉长,粮草无以为继,加上瘟疫横行,日军损失不少,开始有了休战的念头,丰臣秀吉通过朝鲜方面,向明朝提出停战议和,并将地点定在日本名古屋,朱翊钧应允议和,但只同意在鸭绿江畔的义州进行议和,并且要在日本称臣,且承诺永不侵犯朝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议和。丰臣秀吉愤而拒绝,再次开战。
这一次,明朝新政改革的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了,明君越战越勇,且军备火器粮草等,源源不断从国内输出,为了应对朝鲜瘟疫,朱翊钧也不惜代价,以保住明君将士安危为前提,宁可多花钱,少冒险。相比之下,日本方面一开始的锐气逐渐丧失,在疾病、伤势的双重折磨下,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加上明军方面在火器上非常舍得花钱,常常用大口径的火炮顶上,先轰炸一番再说,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丰臣秀吉咬牙坚持了两个月,最终顶不住,再次提出议和。
这一次,朱翊钧没有松口,直接把明朝的条件列出来称臣、纳贡、赔款。
否则继续开战。
十一月下旬,日本方面终于同意全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