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父与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父子三人和两个儿媳妇,现在已经准备妥当,即将晋京。更多小说 Ltxsfb.com这次和前一次自然不

    同。三人已是文名大著,宦途成功几乎已确然无疑。这次举家东迁,要走水路出三

    峡,而不是由陆路经剑门穿秦岭。这次行程全长一千一百余里,大概是七百里水路,

    四百里旱路,要从十月启程,次年二月到达。用不着太急,因为有女人同行,他们

    尽可从容自在,在船上饮酒玩牌,玩赏沿途美景。两个妯娌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家。

    心里知道这次是与进士丈夫同游,但可没料到她俩是在大宋朝三个散文名家的家庭

    里,而且其中一个还是诗词巨擘呢。一路上兄弟二人时常吟诗。那时所有读书人都

    会作诗,藉以写景抒情,就如同今天我们写信一样。子由的妻子姓史,出自四川旧

    家。东坡妻子的地位年龄较高,她属于实际聪明能干一型,所以子由的妻子与她相

    处,极为容易。并且,老父这一家之长,也和他们在一起,做晚辈的完全是服从柔

    顺,大家和睦相处。在这位大嫂眼里,三个男人之中,她丈夫显然是易于激动,不

    轻易向别人低头,而说话说得滔滔不绝。子由身材较高而削瘦,不像哥哥那么魁伟,

    东坡生而颅骨高,下巴颌儿和脸大小极为相配,不但英俊挺拔,而且结实健壮。和

    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东坡的小儿子,是苏家的长孙,就是那一年生的。有这么一个

    孩子,这家真是太理想,太美满了。倘若这个孩子早生一年,多少有点儿让人不好

    意思,因为觉得这位年轻才子苏东坡是在母丧期间和妻子大任性,大失于检点。宋

    朝的道学先生就会说他有亏孝道,要对他侧目而视了。

    苏家是在以大石佛出名的嘉州上船,对两对小夫妇而言,这是一次富有希望的

    水路旅行,有兴致、有热情、有前途、有信心。真是“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四川为中国最大之省份,其大与德国相似,也是和三国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走了一

    个月才到东边的省界,这时三峡之胜才开始,山顶上的城镇庙字,会令他们想起古

    代的战将,过去的隐人道士。兄弟二人上岸,游历仙都,据说当年有一个修行的道

    士,在白昼飞升之前就住在那个地方。东坡这个少年诗人早期写的诗,其中有一首,

    是关于传说中的一头白鹿,也就是那个道士身边相伴的那头鹿,这首诗足以证明东

    坡精神的超逸高士。那首诗是: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来。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子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多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几尺。

    夜鸣白鹿安在兮,满山秋草无行迹。

    长江三峡,无人不知其风光壮丽,但对旅客而言,则是险象环生。此段江流全

    长一百二十余里,急流漩涡在悬崖峭壁之间滚转出入,水下暗石隐伏,无由得见,

    船夫要极其敏捷熟练,才可通行。三峡之中,每年都有行船沉没,旅客丧生之事,

    在如此大而深的江流之中,一旦沉下,绝无生望。然而三峡确是富有雄壮惊人之美,

    在中国境内无一处可与比拟,在世界之上,也属罕见。四川何以向来能独自成一国

    家,原因就在自然地理方面,省东界有高山耸立,水路则有三峡之险,敌人无从侵

    入。

    经三峡时如若逆流而上,船夫的操作真是艰苦万分。那时,一只小平底木船,

    要由六十至七十个纤夫,用长绳子一头拴在船上,一头管在肩上,在势如奔马的狂

    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顺流而下时,则危险

    更大,在水流漂浮而下之时,全船的安全,全操在一个舵夫之手,他必须有极高的

    技巧,极丰富的经验,才能使船庶乎有惊而无险。三峡也者,即为四川境内的翟塘

    峡、巫峡,和湖北省宜昌以上的西陵峡。每一个峡都是一连串危险万分的洪流激湍,

    其中漩涡急流交互出现,悬崖峭壁陡立水中,达数百尺之高。

    惊险之处自翟塘峡开始,因为水中有若干巨大的岩石,因季节之不同、水面之

    高低,即因之而异,而岩石有时立出水面高达三十尺,有时又部分隐没于水中。当

    时正是冬季,正是江面航行困难之时。因为水面变窄,夏季洪水泛滥时与冬季水干

    时,江面水平高低之差,竟达一百尺之多。船夫总是不断注视江心岩石边水的高度。

    这些岩石叫湘濒堆,是因为惊涛骇浪向巨大岩石上冲击,水花飞散起来,犹如美女

    头上的云禁雾鬓,因此而得名。湘额堆的巨石在完全淹没之时,则形成一片广阔的

    漩涡,熟练的船夫,亦视之为畏途。当地有个谚语说:“潍颁大如马,翟塘不可下;

    湘额大如象,霍塘不可上。”这两句俗语也不见得有多大用处,只因为河床的变化

    太大,有的地方水位低时宜于行船,有的地方水位高时便于行船,主要全以隐藏于

    水下的岩石之高低为准。有的地方,偶然降有大雨,船夫就要等候数天,直到水恢

    复到安全的水位再开船。纵然如此危险,人还是照旧走三峡,或为名,或为利,而

    不惜冒生命之险,就像现在苏家一样。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

    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办法。行经三峡的人,往往在进入三峡之前焚

    香祷告,出了三峡再焚香谢神。不管他们上行下行,在三峡危险的地方,神祗担保

    有美酒牛肉大快朵颐的。

    自然界有不少奇妙之事,在这里,三峡正好是奇谈异闻滋生之处,这里流传着

    山顶上神仙出没的故事。在进入翟塘峡处,有“圣母泉”,是在岸上岩石间有缝隙,

    能回答人声。每逢有旅客上去向缝隙大呼“我渴了!”泉即出水,正好一杯之量而

    止。要再喝第二杯还须喊叫。

    苏家向神祈求赐福之后,开船下驶。因为船只行驶时相距太近会发生危险,通

    常都是在一条船往下走了至少半里之后,另一条船才开出。若逢官家有船通过时,

    有兵了手持红旗,按距离分立江边,前面的船已然平安渡过险地之后,便挥旗发出

    平安信号。苏东坡就曾作诗描写道: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

    荣迂收浩渺,座缩作涧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堕崖鸣卒卒,垂蔓绿毵毵。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骇。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

    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

    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

    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

    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

    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现在他们的船进入巫峡了,巫峡全长五十里。高山耸立,悬崖迫人,江面渐窄,

    光线渐暗,呈现出黎明时的昏黄颜色,仿佛一片苍茫,万古如斯。自船面仰望,只

    见一条细蓝,望之如带,那正是天空。只有正值中午,才能看见太阳,但亦转瞬即

    逝;在夜间,也只有月在中天之际,才能看见一线月光。岸上巨石耸立,巨石顶端

    则时常隐没于云雾中。因为风高力强,云彩亦时时改变形状,山峰奇高可畏,亦因

    云影聚散而形状变动不居,虽绘画名家,亦无法捉摸把握。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

    状如裸女,自从宋玉作“神女赋”以来,独得盛名。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

    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

    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峡内空气之中,似乎有神仙充盈,而云雾之内亦有精灵

    飞舞。苏东坡青年的理性忽然清醒。他觉得此等神话背乎伦理。他说:“成年之人

    也仍不失其童稚之心,喜爱说神道鬼。楚辞中的故事神话,全是无稽之谈。为神仙

    而耽溺于男女之欲者,未之有也。”

    这时有一个年老的船夫,开始给他们说故事。他自称年轻时,常攀登那些最高

    的山峰,在山顶池塘中洗浴,衣裳挂在树枝上晾干。山中有猿猴,但是他爬到那样

    高处,鸟鸣猿啼之声,已渺不可闻,只有一片沉寂与山风之声而已。虎狼也不到那

    样高处,所以只有他一人,但他并不害怕。神女词附近有一种特别竹子,竹枝柔软

    低垂,竟直触地面,仿佛向神俯首膜拜一样。有风吹拂,竹枝摆动,使神坛随时保

    持清洁,犹如神女的仆人一般。苏东坡听了,颇为所动,心想:“人也许可以成仙。

    困难就在于难忘人欲耳。”(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东坡在一生之中,他也和

    当代其他人一样,很相信会遇到神仙,相信自己也许会成仙。

    他们的船进巫峡之时,“神鸟”开始随船而飞。其实这种乌鸦也和其它聪明的

    鸟一样。因为在神女词上下数里之内,这些乌鸦发现有船来,就一路追随,从船上

    乘客那儿啄取食物。乘客往往与乌鸦为戏。他们把饼饵扔到半空中,兴高采烈的看

    着神鸦自天空俯冲下来,将食物由空中衔起,百无一失。

    这一带地方,自然无人居住,也不适于人居住。三苏行经“东德滩”时,波涛

    汹涌,船身被打击抛掷,就像一片枯干的树叶在漩涡之中一般。在他们以为已经过

    了最危险的地方时,谁知又来到“怒吼滩”,这里更为惊险。怪石如妖魔,沿岸罗

    列,有的直入江心。然后又来到一个地方,叫做“人鲜瓮”,意思是好多旅客在此

    丧命,就如同一罐子死鱼。这里是一块特别巨大的圆石头,伸入江中,占了水道的

    五分之四宽度,水道因之变窄,逼得船只经过此处时,必须急转直下,凡是旅客过

    了人鲜瓮,都觉得那个老船夫,真不啻是自己“生身的父母,再造的爹娘”一样。

    出了巫峡,他们不久就到了秭归,开始看见沿岸高高低低散布着些茅屋陋舍。

    此处是一极小的乡镇,居民不过三四百家,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居民极为贫苦。

    可是想到这一带令人心神振奋的风光之美,觉得在这个半文明的穷乡僻壤,居然出

    了两个大诗人,一个著名的皇后,还有另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女人,也并非无故了。

    这大概就是奇山异水钟灵统秀的缘故吧。一般居住山地的人,在风俗上总是把东西

    装在桶里或筐子里,而背在背上,而且大部分是由妇女背着,这很容易使人肌肉疲

    劳,但是却永远对她们的身段儿有益。处在这里,未嫁的姑娘总是把头发分开,高

    高梳成两个扁圆的髻儿,以别于已婚的妇人。譬儿上插着六根银管子,横露在两侧,

    另外还拢上一个大象牙梳子,有手掌那么大小,在头的后面。

    苏家现在才过了巫峡和霍塘峡,最要命的一个还在下面呢。大约三十年之前,

    有一次山崩,把尖锐的岩石滚落在江心,使船只无法通过。江面的交通在这带断绝

    了大约二十年,后来才勉强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这个地方因之叫做“新滩”。在

    此处因为风雪甚大,苏家在此停留了三天。苏东坡曾有诗记此事:

    缩头多寒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梢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模。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嘶。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裳细看若刻接,岂有—一天工为。

    霍然一声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洒飘歌儿。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惊。

    高人著履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砍路出门去,寒多满鼻清淋漓……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吩咐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厄。

    楚人自古好七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坛旋转从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长江在此处有如此自然的危险,本地人却因此落个有利可图。他们打捞沉船,

    转卖木板用以修理别的船,他们便以此为业。他们也像一般名胜古迹城镇的居民一

    样,观光客往往因故不得不在本地停留数日,他们就可以和观光客交易而有生意做。

    此地江流湍急,船上的货物往往须要卸下,而乘客也宁愿在岸上走走,使身体舒服

    一下。

    从秭归再往下走,已然可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望见大牛的背部耸立在较近的山

    岭顶端。他们现在正在进入的地区,是以庞大的黄牛山为主要景物的。这里的岩石

    甚为奇怪,在山岭的侧影蚀刻在遥远的天空时看来,黄牛山这头巨牛似乎是由一个

    穿蓝衣戴斗笠的牧童牵着。本地有个俗语描写这头黄牛蛮横的面貌说:“朝发黄牛,

    暮满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本地的女人脸皮细嫩白净,头上包着小黑圆点

    儿的头巾。风光之美可与巫峡抗衡,在有些乘客看来,甚至会超巫峡之上。那种风

    景正是在中国山水画上常可见到的。形状令人难以置信的巨石,矗立天际,望之如

    上帝设计的巨型屏风;又有如成群的石头巨人,或俯首而立,或跪拜于地面向上苍

    祷告。河边上的岩石,层层排列成阵,似乎是设计出来,欲以大自然之壮丽故意向

    人炫示。此处有一巨大之断崖,表面平坦,竖立如同巨剑,尖端正刺入江岸。再沿

    江下行不远,危险的航程即将毕事之前,来到了虾蟆培。虾蟆培是一个巨大的扁圆

    石头,酷似一个青蛙头,口中有水滴入河中,形状极似水晶屏风。此一巨大的扁圆

    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

    潺援之声。有些赴京赶考的举子往往在青蛙嘴边接水,带到京中研墨,供作文章之

    用。

    过了虾蟆培不远,大自然一阵子的天威怒气,算是消散尽了,岩石江水的洋洋

    大观也收场了,从宜昌以下,风光一变而为平静安详。夕阳照着一带低平的稻田与

    炊烟处处的茅舍,提醒旅客们已再度回到人类可以安居的世界。一般习俗是,旅客

    到此,因为逃过灾难,转危为安,都相向庆祝。旅客以美酒猪肉犒劳船夫,人人快

    乐,人人感恩。回顾过去,都以为刚刚做了一个荒唐梦。

    到了江陵,苏家弃船登陆,乘车起旱,奔向京都。江上航行完毕之日,兄弟二

    人已然作了诗歌百首。这些首诗另集印行,名之为《南行集》。但是,苏东坡最好

    的几首诗是在陆地上行程中写的。那几首诗特别注重音韵情调气氛之美,节奏极好,

    形式多变化。在襄阳他写了几首歌,《船夫吟》,如《野鹰来》,系为追忆刘表而

    作,《上堵吟》则为追忆孟滔因手下二将不才失去沃土的经过。其诗为: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宫。

    台边有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且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苏家在二月安抵京城。他们买了一栋房子,附有花园,约有半亩大,靠近仪秋

    门,远离开繁乱的街道。绕房有高大的老槐树和柳树,朴质无华的气氛,颇适于诗

    人雅士居住。一切安顿之后,父子三人便恭候朝廷任命了,当然那一向是需时甚久

    的。兄弟二人又经过了两次考试,一是考京都部务,另一种更为重要,名为“制策”,

    要坦自批评朝政。仁宗求才若渴,饬令举行此种考试,以激励公众舆论的风气,所

    有读书人经大臣推荐,并凭呈送的专门著述之所长,都可以申请参加。苏氏兄弟经

    大臣欧阳修的推荐,都申请而蒙通过。苏东坡蒙朝廷赐予的等级,在宋朝只有另一

    人获得。他又呈上二十五篇策论文章,其中有些篇已经成为后世学校中必读的散文。

    后来,皇后告诉人,仁宗曾经说:“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

    万幸的是,父亲被任命为校书郎,并未经考试,正合他的本意,后来又授以新

    职,为本朝皇帝写传记。这本来就是作家的事,他自然乐于接受。但是后来出现了

    问题,就是那些皇帝都是当今天子的先人,他们的传记须忠实到什么程度呢?苏洵

    决定采取史家的严格写法,史家不应当文过饰非,即使为自己的先人立传,亦当如

    此。于是有了争论,在今日苏洵的文集里尚保有下列的文句:

    询问臣僚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尽其去,无使存录……

    编集故事,非日制为礼典而使后世遵而行之也。然则洵等所编者是史书之类也,遇

    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而使后世得知,是史之体也。若夫存其善而去其不

    善,则是制作之事,而非职之所及也。班固作汉志,凡汉之事悉载而无所择也。欲

    如之,则先世之小有过差者不足以害其大明,而可以使后事无疑之。

    苏氏父子的文名日盛。他们与当代名家相交往,诗文为人所爱慕,一家皆以文

    坛奇才而知名于时。兄弟刚二十有余。年少有时也会成为天才的障碍。苏东坡这时

    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激地,有随风飞

    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但是弟弟则沉默寡言,父亲则深沉莫测,对事对人,一概

    不通融假借,因此处世则落落寡和,将身旁这两匹千里之驹,随时勒抑,不得奋霞

    奔驰。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地址:m.ltxsfb.com www.ltxs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