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多小说 Ltxsfb.com
用《春秋》断狱,用《河渠书》打井,都是老故事。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小红书,人人背。它的万能,大家都领教过,当年是绝无异辞。
用《论语》代替《语录》,有意义吗?
治天下是谁的事?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8.14)。你又不是宰相。做百姓的治于人,责任只在配合(学道德)——除非准备往上爬,全是咸操萝卜淡操心。
文雅的说法是”干卿底事”,不文雅的说法是”关你屁事”。
二、周公之梦是乌托邦,浮海居夷是赌气话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鲁迅说,如果翻成现代话,除了”摩登圣人”,实在没有更好的词。”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孔子死后,总是被人当做”敲门砖”。
活孔子是乌托邦,死孔子是意识形态。
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不理想。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古代的理想主义,往往是复古主义,道理很简单:古代虽为过去,毕竟有文献记载和故老传闻,实实在在;将来是什么玩意儿,虚无缥缈。古人才不会”相信未来”。更何况,他们都是循环论者,古往今来,治乱盛衰,有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轮接一轮。冬天太冷,人们会怀念夏天,很自然。生于东周季世的他,一心要回到西周盛世,也顺理成章。
先秦诸子,是持不同政见者。共同点,只在不满现实。当时是乱世,谁都批,批是绝对有理。
批判现实,古代是利器,当时的诸子,几乎都用它,谁都以古非今。
以古非今,古是什么古?不是远古是近古。
孔子的”古”分两层,大同社会是一层,小康社会是一层。唐虞盛世,过于遥远,他夸归夸,并不追;夏、商、周,三挑一,他从周,也不是越古越好。他所从的周,不是东周是西周;西周,不是晚期是早期。他生于鲁,长于鲁,谁都说,周礼尽在于斯。他做的是”周公之梦”。
可惜,这个理想是幻想,从来就没实现过,也不可能实现。
孔子的现实目标,是挽救东周。
但这个世界,上下陵替,叛变成风:诸侯执天子之命,卿大夫执诸侯之命,陪臣执卿大夫之命,头顶长疮,脚底流脓,怎么救?
他的原则是:天子和诸侯,我尊天子;公室和大夫,我尊公室。顾头不顾腚。
理想主义者的脑瓜,总是善恶分明。然而困境在于,如果举世浑浊,并没光明黑暗可以对着干,你将做何选择?比如鲁国,周礼最多,但当时的上流君子,谁都很无礼:鲁公是大坏蛋,三桓是中坏蛋,阳货是小坏蛋,你该跟谁对着干?
他这一生,到处奔波,鲁国不行奔卫国,卫国不行奔陈国,楚国他也去过,全都令他失望。
如果放弃选择,只能当隐士,他又不肯。
周公之梦是乌托邦,浮海居夷是赌气话。
三、孔子的因祸得福
校园里有句名言:学生是靠老师出名,老师是靠学生出名,但归根结底,是老师靠学生出名。
孔子的时来运转,就是先例。
孔子死后,学生很出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汉书·儒林传》)。知识分子,全都朝从政的大道狂奔。这条道,是他老人家指出,后人趋之若鹜。
从政提高了儒学的影响,也改变了儒学的方向。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