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是直男,是硬汉,不像黎西真那般日日精心保养着。
他啊,整日整日的风吹日晒,皮肤糙且黑,好在身材挺拔且高大,五官端正且有气势。
在家,搂着爱人好言安慰了一宿。
次日,在兵团办公室给母亲挂去了一个电话,先是报喜,接着说起自己的担忧。
霍母先是提议让亲家婆过去陪陪西真,她自己是走不开的,大儿子那边生了孙子孙女,她也只是寄寄东西。
对两个儿子儿媳,她这个做婆婆的一碗水要端平,不然儿媳会有借口报怨了。
霍建只得说了岳母是个重男轻女的,不合适……
“这样子啊,那,你那个军团内的卫生所大不大?”霍母在医院呆了半辈子,自然明白女人生孩子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不由的关切问道。
“卫生所是扩大了,不过没有好医生,也没有多少药品,就两个经过短期培训出来的军属……”只会开止痛片,想想便头痛,开荒途中,总有那样这样的意外,那多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
“那不成啊……妈知道有个地方有个好医生,与你们西北也不大远,他来自早年的中医传家,他却是个反骨的,学了二十年中医,非要出国学西医……可谓是中西结合。可,他耿直,本该好好的在北京当着御医,却因这性子,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让人远远打发走了。儿子啊,这可是留过洋的,很敏感哦,你做得了主吗?”霍母最后还用上了激将法。
“我找团长去。”霍建真的做不了主。
霍家母子又聊了几句别的,才挂了电话。
霍建在办公室里转了几个圈,打了几个腹稿,便去找团长了,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说服团长。
团长姓高,是个又高又壮又黑的老汉,约莫五十来岁,如果不是穿着军装,瞧上去就是个老农民,可是他穿着军装的样子,也像个穿着军装的老农民。
钟团长种田还挺有一手,又是西北本地人,对这里时节也懂些。
“不热吗?建仔……”说着,钟团长大手摆着大蒲扇,上衣全敞开着,露出黑黑的肌肉,那说话的调调也像个兵痞子,见眼前的年轻人站着笔直,一丝不苟的扣着风纪扣,不由得替他热。
“报告团长,有个好消息,听说西北干校有个留过洋的中医大夫呢,要不要接过来?”一路过来,想了想,霍建还是选择直接说,不然,高团长可能听不懂。
“什么?留过洋,又是中医大夫,那不是一流人才……好啊,你小子,为了婆娘生个娃,长本事了啊。”高团长可不怕什么留洋,大不了回家种田,在这也是种田,回家也是种田,不亏。
“报告团长,是为了咱们团。”霍建立马纠正道。
……
留过洋的中医大夫一把脉,就知道黎西真怀的是双胎,他很是保守的说自己不是妇科医生,为了安全起见,提早去省城待产。
还好,请来了钟医生。
不然,一时半刻还真不知道是双胞,黎西真只觉得这一胎特别大,大的她心慌慌的。
“钟医生,您不会接生吗?”
“不会,我还不如一个接生婆呢,我建议你去省城卫生所……”一般二般的接生婆不能母子(女)平安的接生双胎,钟医生中肯的道。
钟医生还很年轻,不过四十来岁,身体状态还好,看来在干校也没有受到苛待,就是有点瘦。
瘦是正常的,吃不饱才是目前的常态。
黎西真特别的怕死,小学一放暑假,就让大嫂陪着自己去省城。
霍建走不开。
这个时候,黎西真已经七个来月,随时会生的。
大嫂很能干,先去打听妇产科哪个医生最好,知道是个女大夫,便直接去人家家里送礼。
礼多人不怪。
然后,陪黎西真去医院找女大夫把脉。
“还没有到预产期……”女大夫是个五十多岁的,慈祥的如同身边的阿姨,听说活人无数呢。
当然没有到了,霍建托战友早便在省城租下一间平房,黎西真昨晚便住了进去。
之前两个月有钟医生天天把脉,之后,大嫂也天天陪她来医院找这位女大夫把脉。
双胞胎一般都会早产。
黎西真却平稳的怀到了九个月,花了十几个小时,生下一对儿子。
老大四斤八,老二四斤二,十分可喜。
将早早便取好的名字给喊了,老大霍黎平,老二霍黎安,霍建早早便同意她只生这一胎。
黎西真在医院呆了一周,又在租来的平房内住了三周,下身不再流恶露才回兵团。
回了兵团,黎西真又接着做了月子,要做满双月子才算完。
“小学从军属里招了新的数学老师,你先养身子……”团长爱人过来看时,小声说道。
“嗯。谢谢婶子。”黎西真不是大嫂,一直想着换工作,为了不下地,情愿三年抱两。
一怀孕就躺着,对大哥说下不了床了,大哥自然没有法子,连生了两个孩子,大嫂是知青也是军属,当然会得到优先照顾,只是大哥不惯她这个毛病。
这一回,大嫂是出了大力了。
那霍建自然得表示表示了,就给安排去了刚刚成立的托儿所,就是照顾一到三岁之间的孩子。
四岁以上,已经可以跟着大人下地了,或是跟着哥哥姐姐去上学。
这年头可不兴找月嫂,黎西真一个人照顾两个娃,真真辛苦。
可霍建白天任务重,夜里不能不让睡好,就被黎西真赶去了西屋睡觉。
霍建也不是全然不管家里妻儿的,挑水劈材,洗洗刷刷都是他的事。
好在黎西真对养孩子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从来不抱孩子,抱了这个,那个会闹的,给吃饱了,收拾清爽了,哭几声,就推两下摇篮,或是直接让他们哭。
黎西真自己没想工作的事,可霍建一直记得呢。
等双胞胎两周后,也将她安排进了兵团托儿所。
好吧。
两年没有收入,又是大手大脚的性子,将丈夫每个月的津贴全部花完,还好有婆婆的补贴。
黎西真在家里向来是锁上院门和房门的,一是不想与军属们聊八卦,二是她天天做好吃的,不想被人看到。
这样一来,她成了军属口里的八卦中心。
好在她向来不在意,多年来一直在托儿所看顾孩子,一直到双胞胎六岁,军区与县城通了班车。
公公找关系让她去了县城小学当老师。
婆婆给他们在县城买了房,孩子也跟着她上学。
可是,她马上就参加高考,考上北大,带着儿子们走了。
老公也跟着进修,一家在北京团聚了。
这些年,大哥和大嫂还是脾气不好,高考一恢复,大嫂便参加了,考回了上海一个大专。
夫妻俩高高兴兴的离婚了,几个孩子都跟着大嫂回上海落户,大大哥也转业回了老家,进了老家派出所,自己谈了一个小学老师结婚,新大嫂也是下乡知青,也是个离婚,好在没有孩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