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雉坐在床头,晃着两条腿,笑盈盈地将慈姑上下打量了一遍,方才道:”我身边的事不多,不过是每日起早服侍我洗漱更衣,我在府中的时候随侍在旁,夜里再服侍我洗漱。”
晏雉顿了顿:”你若是有什么不懂的,便问乳娘和豆蔻。这几日,你先跟着她们学,我不急着使唤你。”
慈姑怯怯的应了声是,晏雉便让殷氏将人带下去,顺便喊须弥进屋。
晏雉如今十岁了,再过一二年便到了东篱城中小娘子议亲的年纪。殷氏是看着她长大的,眼见着小娘子自从捡回来那个须弥后,除了夜里,几乎是片刻不离地走在一块,殷氏心底就觉得那叫一个郁结。
可晏雉的脾气,殷氏是了解的。不得已,她只能咽下几度想要出口的劝说,领着慈姑出了门,喊住正在练剑的须弥,示意他进屋。
晏雉和须弥在屋内都说了些什么,无人知情。
只是,自那日之后,晏雉身边跟着的人,除了豆蔻便是慈姑,须弥不知被她派去了哪儿。只每到落日,方才瞧见人从外回来。有时,殷氏三更起夜,推开门,便时常会见着晏雉的屋中还亮着烛光,隐约还能看到屋里走动的两个身影。
如此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黎焉的盛夏到了。
黎焉县的夏天,其实比东篱热多了。东篱靠海,夏日海风徐徐,还能减些燥热,反倒是黎焉这边,又闷又热,蝉鸣声从早响到晚,且三天两头便是一阵雷雨。
只是这几日,天气闷热得厉害,却始终不见下一场雨。
晏雉站在田埂上,看着田地里正在除杂草的庄稼汉。她一连往这边这个周家村跑了五天,从刚开始连村门口都不让进,到现在许她在村子里走动,晏雉觉得离说动周家村里正已经不远了。
”小娘子,该吃饭了。”慈姑提着菜篮子,急匆匆赶来,晏雉这几日晒得有些黑了,却偏偏依旧往外头跑。
晏雉点了点头,却朝着田里的庄稼汉,喊了一声:”日头不早了,里正,吃点东西再继续吧。”
那地里头的庄稼汉直起身来,擦了把汗,走到田埂上,皱着眉头:”日头这么晒,小娘子何必在这守着。”
慈姑将饭菜在田埂上一字排开,又盛了满满一大碗饭递给那庄稼汉。
庄稼汉也不客气,接过饭碗,当即大口吃了起来。晏雉也不在意,坐在一旁,细嚼慢咽地吃着。
”你个小娘子也是怪。”庄稼汉边吃边说,”别人家的小娘子这日头,都躲在屋子里,屋里放上几块冰,凉快得很,哪里会特地站在太阳底下晒。”
晏雉笑道:”里正是晓得我的意思的。”
那庄稼汉扒拉完一碗饭,又咕噜噜灌下一大碗水,一抹嘴,说:”行了,日头大,小娘子早些回去,等我这块地弄干净了,这就去城里,把人给晏司户卢县令说一说。”
晏雉笑着应了声好,正要起身回去。
那刚下了地的庄稼汉又将她喊住。
”小娘子这几日还是当心些好。小娘子虽然成日里都是往我们这种穷苦的村子跑,可到底还是碍了有些人的路子。安全起见,小娘子还是好生待在衙署内,别再出来了。”
周家村里正的好意,晏雉领了。
这几日,她确有觉得心下不安,自从知道她每日外出是在做什么后,兄长更是在她身边安排了仆从,就连须弥,也一连几日白天在外奔波,夜里便守在门外直到天明。
可是晏雉有时四顾,周围的人却都看起来那么普通,然而落在身上那尖锐的目光,却似乎哪里都存在。
回了衙署,沈宜抱着刚睡醒正闹腾着要找姑姑玩的晏骦从屋里走了出来。
”你且去洗把脸,擦擦身子。”
见儿子一见姑姑就伸手要抱,沈宜忙将身子侧开,把孩子牢牢抱在怀里。
晏雉笑着捏了捏晏骦的脸颊,应了声好。
等洗漱罢,吃过小厨房呈上来的酸梅汤后,晏雉抱着晏骦坐在床上,一边陪他玩耍,一边教他说话识字。
这段日子,衙署内外都十分忙碌。
兄长一面忙着和卢县令查访隐户之事,一面还要应对李刺史和五曹时不时地推诿跟刁难,到最后几乎分身乏术。须弥便是因此,被晏雉安排到晏节身旁,帮他查访隐户之事。
沈宜这里,也因卢县令嫡长孙满月宴上的露面,渐渐被人所知,黎焉县内的士族和官家娘子们便时常邀她吃茶看戏。有时回府时,天色已昏黄,内衙的事自然便落到了管事的头上。
如今衙署内外的下人,大多都是经过晏雉的排查,担任要职的几人更是精挑细选。沈宜因此,也稍稍放下心来。
好不容易这一日不用出门,沈宜将府中庶务亲自打理了一遍,得知晏节今夜和须弥二人在卢县令处过夜,便嘱咐厨房少做几个菜,与晏雉一道,随意用了晚膳,而后各自归房睡去。
入夜的凉风吹拂在身,晏雉躺在竹席上,迷糊地翻了个身。脚踏上的豆蔻起身看了看,伸手将薄被拉过,遮住她翻来覆去时露出的一小节雪白的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