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伯辰难得起杀心,又知道此人来历古怪阴狠毒辣,自然不会因这么一句话就真将他放过了。『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gmail.com 』他将铁索祭在手中,断喝一声便往徐城身上抽。徐城此刻还是他的阴兵,他便又在心中下令叫他站在原地不动。也不知是这令的确还有效、还是徐城没料到他听也不想听,竟当真没有闪躲。
一记铁索正抽在他身上,徐城惨叫一声,身形登时模糊起来,像一团云似的被抽散了一些,但很快又聚为一处,含含糊糊地大叫:“李兄手下留情,我说的是实——”
李伯辰又扬起第二鞭,徐城见势不妙改了口:“剑救我!”
那夜在隋府时徐城也这么喊过,但没用。此时李伯辰只当他是自知死到临头才口不择言,然而当这第二鞭就要挨到徐城时,他的身形却忽然一晃,身周陡然生出一阵缭绕的白气来。那白气之中又有闪亮冰晶悬浮,刹那之间凝成三柄光芒夺目的细剑,正将这一记给接下了。
徐城身上现此异像,北极紫薇天顶上也立即涌动起来,电蛇游走、白光乍现,水滴似的雷云悬在上头,其中电光比那细剑更加炫目,把整片天地都映得纤毫毕现。原上那些阴灵似也被这异像所慑,风吹麦浪似地伏倒了一片。
这电光一射到徐城身上,他身边那三柄细剑立时出崩碎之声,又有密密麻麻的细痕浮现出来,似乎眨眼之间便要化为齑粉。
李伯辰倒吸一口凉气——此界竟在自己反应过来之前便成了这样子,难不成徐城真把那什么风雪剑给召来了!?
此时听徐城开口道:“君手下留情,听我一言!”
徐城的声音生了变化,不似人声,更像风啸声。但李伯辰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苍穹之上的雷云便已轰出,条条电蛇汇成一道,像光柱一般轰在徐城的身上。这情景叫他想起了当日璋山君所受的雷刑,只不过他此时离徐城更近,感觉更加真切——轰击之处的灵力几成实质,仿佛要将中心处的一切都压碎。
但那徐城的身形闪烁不停,却仍在艰难开口:“真君通广大竟得了这北极紫薇天,竟容不下前来投效的小么!?”
前一句话叫李伯辰心中一跳——“得了”。这词儿什么意思?
他略一犹豫,在心中默念一声,天上雷霆立止。刚才这徐城也不知受了多少道,可雷刑一停,他身形却又聚合一处,仿佛并未遭受什么重创。
李伯辰不由得暗暗心惊——此前黑天魔王监丑朗部的化身在自己晋入龙虎境时潜入此界,先被自己的化身所伤,之后受了四十九道天雷便被打服了。可如今这风雪剑的化身所受天雷比它还要多,竟看起来无大碍……黑天魔王在魔界魔君之下,位同六帝君座下的元君,难不成这风雪剑也至少有了元君的修为么?【注1】
应慨曾说有许多隐藏于诸天万界中的秘灵修为也极为高深,没想到自己撞见的头一个就是这种狠角色!
但李伯辰不动声色,只沉声道:“投效?”
此时徐城的脸上有一种特的表情——若是出现在寻常人身上,或许会以为是痴呆,但如今在他的脸上,则看起来高远而秘。
“君之所以现此化身行走世间,不是正缺我这样的帮手么?”徐城道,“我自然知道君通广大,但要想长久占据此界,总不好事事亲为。我从前在极北之地未得道时便听说过真君,此前我这灵主也是要为君效力——皆因小知道这所谓诸天万界也并非真正的脱之处,小想证大空明!”
李伯辰听了他这些话倒是有些懵——这风雪剑是将自己当成了什么人么?
他略一思量,沉声道:“占据?你又岂知此界原本就不是我的?”
徐城听了他这话竟微微一愣,随后讶道:“竟是如此么?难怪……君竟如此深谋远虑,连那北辰都算计其中了!”
李伯辰心中立时一片空明,意识到这风雪剑可能将自己当做谁了——
纯元帝君!
他说徐城曾“为君效力”,该是指徐城曾做了空明会的璋城大会,而刚才这话,很可能与昨夜应慨对自己所说的那些有关——应慨说纯元帝君为纯阳,而北辰得了纯元帝君留下的一套铠甲,因此才能成道。但证道之后因孤阳不长、想要解决这个隐患,才不慎身死。【注2】
这风雪剑是觉得,当初的纯元帝君故意留了这么一手,引得北辰为他赚来这一界么?
这事实在匪夷所思——要么是这风雪剑见势不妙,随口胡诌来诓自己的,要么……就是诸天万界中的灵们一直都在关注这个“纯元帝君”、且有相当一部分灵如这风雪剑一般,相信纯元帝君还存在于世间吧?
那岂不是说……空明会所信奉的那个什么“大空明”,并非一个虚幻概念,而很可能就是纯元帝君搞出来的?
李伯辰知道香火愿力对于灵而言是很重要的,那……那纯元帝君一直在六国之中广招信徒、吸聚愿力的么?
他原本就对这些灵之事不是很了解,但即便如此也晓得这种情况有多么“可怕”——之所以分了六国、之所以信奉六位帝君,全是因为那六个至高灵各自划分了地盘、达成了妥协吧。
他们得到这世间绝大部分的愿力,余下的分给那些元君、真君、或者做贼似的秘灵。可自己所想的要是真的……岂非这个“纯元帝君”就在六个至高灵的眼皮子底下偷他们的香火?
而六……五帝君眼下还一无所觉!?
北辰之死会不会和纯元有关!?
但这些事于他而言太过遥远,还得回到此前的问题——这风雪剑是真将自己当成纯元?因为什么?
李伯辰心中已隐隐有了些答案——自己杀徐城时所用的魔刀正是纯元遗物,可他想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
==================
注1:详见第242章
注2:详见第263章